目录
教育知识前沿
农村留守儿童文明礼仪形成原因及教育策略探究讨论任怀明;1-3
“五育”融合在农村小学实践中落细落实探微马乖能;4-6
浅谈校企合作模式下培养医学检验专业人才葛思思;崔佳;7-9
“思政元素”在教学设计中的嵌入与融合李纯;张文;10-12
史料教学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实践杜高高;13-15
基础教育知识
浅析柏拉图式的小学音乐教育杨乃馨;16-18
合作学习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研究陈少玉;19-21
浅谈图画书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应用杨玉芬;22-24
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探究刘宇婷;25-27
小学低学段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思考与探索顾蕾;28-30
小学美术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析季小枫;31-33
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结合的方法李红霞;34-36
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力的激发刘云俏;37-39
深度教学下小学生数学学习质量的提升马凤梅;40-42
有效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实效性研究王奎奎;43-45
ARCS动机模型在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——以国际货运代理专业英语课程为例韩捷;46-48
小学英语口语的重要性胡雪琴;49-51
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郑一鸣;52-54
PBL教学模式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季军;55-57
基于学生思维品质提升的小学英语绘本教学研究葛方圆;58-60
绘本阅读在小学作文中的应用策略探究胡昕芃;荣蓉;61-63
新时代下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优化李红霞;64-66
关于思政教育融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方法探讨李丽;67-69
小学数学教学中调动学生乐思巧思善思的有效策略李明哲;70-72
试论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分析刘杨;73-75
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德育教学探究王海洁;76-78
职业教育知识
情感教育在中职语文课堂上的实践思考杨丽琼;79-81
中职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黄菲菲;82-84
职业院校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方法探索陈萍;倪桂荣;85-87
中职音乐鉴赏与实践课程教学中的文化自信观念培养李维;88-90
启发式教学在中职医用化学教学中的探索研究木泥拉·艾吐木哈买提;91-93
高等教育知识
高职学前教育专业“学研园用一体化”研究——以A校为例欧宗耀;钟欣雨;94-96
基于翻转课程的分层教学模式应用探究——以高职细胞培养技术项目化课程教学为例严丹红;方月琴;姚骅珊;97-99
校企合作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政育人机制研究任侠;100-102
高职化妆品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索——以咸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辛莹娟;于雪;张娟;103-105
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研究陈虹宇;106-108
牛羊生产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韩大勇;刘海霞;周明夏;109-111
古今贯通 以文化人——高职院校《应用文写作》的隐性课程思政研究何斓;112-114
创新教育知识
探究性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胡霞;115-117
如何在反思中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李倩;118-120
玩转作业减负增效——初中英语课后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研究徐瑾;121-123
高中语文审美教育的个性化教学方法探讨杨满强;124-126
农村初中历史教师“听课·评课”之拙见朱蓉;127-129
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物理教学应用分析李晓伟;130-132
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《先秦诸子散文选读·论语》教学研究马方烨;133-135
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析李胜才;136-138
借力思维导图,点亮高中化学课堂蔡郑忠;139-141
分层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曾丽娟;142-144
探析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阅读对话式教学策略焦娇;145-147
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探究金亚洲;148-150
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政治教学方法探讨刘华;151-153
初中化学课堂中的问题化教学研究夏晟林;154-156
浅论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策略陶兴宏;157-159
新课标下高中生物实验的改进策略王慧敏;160-162
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分析王琴;163-165
浅析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王军;166-168
教育知识观点
幼儿园教师教研领导力提升的行动研究谭彩云;169-171
借助“设计思维” 优化作业设计——例谈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作业设计张蕾;172-174
浅谈绘画的形式语言姬怀仓;175-177
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生数学量感培养策略研究陆模云;178-180
高中政治课提高学生幸福感的创新教学策略研究吴海燕;181-183
新教育知识文库
加强学校工会建设凝聚学校发展动力姚丽萍;184-186
绘制幼儿园周边资源名片,促进园所课程建设发展盛洁;187-189
信息化背景下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张维杰;袁晓媛;190-192
互联网+时代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体系改革研究刘冲;193-195
如何培养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席凤勇;196-198
《黑龙江科学》杂志征稿函
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