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
教育知识前沿
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融合探析闫培;1-3
啦啦操运动对高中体育文化促进作用的分析张浩;4-6
浅谈辅导员视角下的大学生廉洁诚信文化教育新模式陈雪;曹秋;7-9
人文素养有利于专升本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何宏晔;10-12
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现代文阅读理解能力陆群燕;13-15
基础教育知识
“读图时代”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究陈燕;16-18
新时代小学生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——以坪洲小学STEAM劳动探究课程“种植大挑战”项目设计与实施为例鲁开旺;19-21
美从课中来,全面促发展——农村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胡磊;22-24
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音乐教学探究汪佳鑫;25-27
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分析付雯;28-30
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浅探胡世珍;31-33
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黄进彦;34-36
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音乐课堂黄小益;37-39
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贾光裕;40-42
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研究李静;43-45
智慧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构建李再宁;46-48
生命教育视角下的幼儿园科学教育实践探索马宝成;49-51
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探讨牟宗欣;52-54
小学中高段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探究王佳维;55-57
浅谈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应用王世丽;58-60
探究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吴丹;61-63
浅析“读写结合”式教学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徐瑶;64-66
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张艳阳;67-69
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许金萍;70-72
小学美术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运用与探究邹伊昕;73-75
职业教育知识
中职生思创教育融合策略研究王庆;濮方文;76-78
基于微课技术在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应用分析陈凤娟;79-81
基于教学能力大赛下对中职《商务礼仪》课程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究刘婵婵;82-84
中职农艺专业课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张琼;85-87
混合教学法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张玥;88-90
高等教育知识
民办高职院校《财务管理》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的研究谭启聪;邱志宏;91-93
《焊接方法与设备》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乔晓静;何虎;蒙华;94-96
高职院校UG课程一体化教学的分析与探讨张大伟;97-99
财务共享服务视角下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探究段雪冰;100-102
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思政实现路径探析庞中燕;103-105
关于第二课堂开展高职数学建模教学的探索吴蓓;106-108
后疫情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模式浅探闫琳;109-111
高职院校“双师型”教师队伍建设的困境与路径探究袁珺;112-114
论五年制高职财务管理专业指导方案的研发周会林;115-117
协同创新视域下高职院校产教深度融合路径探索刘艳云;夏红雨;118-120
创新教育知识
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如何体现实用性和创新性祁镇平;121-123
初中英语课堂提问有效性探讨陈玫;124-126
细究因促教学——探析初中化学酸碱盐教学的困扰傅世珍;127-129
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开展绿色化学教育问题探析郭萍;130-132
互动式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探究李佳琪;133-135
中学化学教育教学信息化模式及其对策探究李晓艳;136-138
论初中美术课堂信息化实现路径刘小亮;139-141
浅析建模思想在高中化学解题中的应用晏得珍;许晓韡;142-144
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路径探究文红梅;魏宏锋;145-147
初中数学课堂如何有效进行互动杨红梅;148-150
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策略杨敬毅;151-153
思维地图在高中英语Task板块的运用——以译林版十一模块第一单元为例祁天乐;154-156
“对比思维”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探究吴雅蓝;157-159
基于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之探究张嘉炜;160-162
基于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简析读写结合教学模式赵军选;163-165
教育知识观点
浅析集合及其表示的分层教学设计徐晓婷;166-168
STEM项目式学习案例实践——垃圾分类童心同行黄金怡;169-171
让语文教学回归常识江澜;172-174
课程游戏化与游戏课程化辨思黄芳娣;175-177
职业规划观念对会计实务操作课程影响初探马越;178-180
如何在英语教学内容中融入职业素养和思政要素覃玉丹;181-183
新教育知识文库
新形势下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的角色探究张文;184-186
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相关探析陈东梅;187-189
浅析幼儿园区域游戏实施现状及对策胡洁;190-192
疫情下的幼儿园生命教育课程重构蒋红芳;193-195
全面预算管理在学校财务中的有效性分析马金花;196-198
《黑龙江科学》杂志征稿函
2